为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城市生活需要,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让广大市民享受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城市发展之必然。智慧城市是政府在城市管理理念和模式上的改革,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推进系统工程。
合力共建城市文化品牌 携手共创未来文化遗产
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丨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已达到409个,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总计约有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已经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潮流。
然而,在智慧城市火热建设的表象之下,一些问题已初露端倪。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专门由八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开篇就明确指出了当前智慧城市四类主要问题,摆在第一位的就是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其他三个问题是: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一些地方思路不清、盲目建设),简单概括一下,主要问题就是“三无”。
1.无统筹
主要表现为“杂乱无章”现象。在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后,有的城市立刻按照新一轮信息化的路数,在没有充分考虑关联系统和配套措施时,开始盲目上马一批项目;有的城市委办局各自为政,资源难以共享,形成大量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有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由某一政府委办局牵头负责,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协调,无法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2.无生命力
主要表现为“无底洞”现象。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的认识明显不足,简单把智慧城市当作技术问题,将时下流行的先进的信息技术都加载堆砌到城市之上,缺乏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过分依赖政府投资,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业带动效果也不明显,无法自我营血,从而导致财政压力加大,出现资金投入“无底洞”的现象,长期收益更是无法谈起,最终将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为继,不可持续。
3.无差异
主要表现为“千城一面”现象。有的城市规划定位不清晰,不考虑自身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产业结构、经济状况、人口因素和城市特点,直接套用一些国际或国内知名企业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一股脑地购买设备、建设机房、建云中心、铺宽带网、搞产业园、开发房地产,场面热烈、内容精彩、千城一面,但与城市与公众的真正需求却并不匹配,变成形式主义、门面工程。我们在调研时听到中西部地区某地级市政府领导曾很深刻地指出:有些地方,智慧建设与城市需求存在严重脱节,建好之日就是废弃之时!
上述城市病,从另一方面揭示了智慧城市不是万能的。诸如地面沉降、空气和水环境污染、城市地面不透水层、超大城市中的蜗居、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的发展等问题,是智慧城市无法解决的。要解决以上城市病,只有同时抓好现实城市的设计、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关于城市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才能使智慧城市落到实处。智慧城市如果想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要从更高的角度进行整体设计。
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怎么做丨
“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术语,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同时也是一种民主集中,是从若干的谋一时、谋一域中科学抽象出来的。“顶层设计”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拍脑袋,而是从全局的角度进行总体架构的设计,对总体架构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各促进因素、各限制因素等进行统筹考虑和规划,以集中所有有效资源,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目前,我国各智慧城市试点也已展开顶层设计工作。但就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而言,怎样的架构设计理念既能摆脱千篇一律的现状,又做到足够“接地气”,以更快的速度落地实施?智慧城市首先做好顶层设计,而顶层设计的作用体现在“三能”:
1.能妥善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
经验表明,许多问题的出现不在于缺少资金,也不在于缺少专业技术队伍,而是没能协调好各方利益群体。
社会经济系统之所以复杂,源于它由多种具有不同利益追求和行为方式的主体组成。社会经济系统的和谐与健康发展,依赖于组成主体(即人类的不同群体)各得其所、有效合作。智慧城市的建立,首先不是技术的改进或名称的变革,而是对客观现实的深入分析和了解,对相关各方情况和诉求的切实掌握。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统筹部门利益,形成部门间的整合,防止各自为政的局面发生,并做出合理的安排。顶层设计将最大限度的统筹部门职能和社会资源,畅通资源流动渠道,消除各方资源流动壁垒,使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和资源高效融合,释放发展潜力。
2.能从城市发展的高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如果智慧城市建设缺失“市长视野”,没有城市发展的高度思考,寻找适当的发展路径与建设模式,就无法解决城市问题,城市的发展也就丢失了灵魂。顶层设计并不是要把复杂的、完整的治理机制一下子规划出来,也不是把每个部分的细节和设计方案确定下来;而是在于客观地了解和分析事情涉及的所有方面和所有因素的基础上,理清要做哪些事情,现存的系统要发生哪些改变,这些变化将给各方面的利益和位置带来什么变化。
3.能对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持续的指导
智慧城市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其建设热潮在十二五之后仍将持续,顶层设计正是实现这种持续性的总体规划,既能突出阶段性重点,也能通盘考虑各个环节的衔接配套。
顶层设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检验智慧城市成果的工具。一个好的顶层设计,可以根据科学的评价指标及时对智慧城市建设进度和效果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和城市所处发展阶段对建设理念、评价指标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创新。
丨怎样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丨
做好顶层设计关键三要素如何做好顶层设计,简要说就是要“三有”:
1.有态度
八部委指导意见第一次给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即: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可以说,智慧城市是政府运作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城市各类资源进行全面通盘考虑、统筹调度、科学配置。
智慧城市必须以最高规格做好顶层设计,一是必须由书记、市长亲自抓;二是必须成立由政府一把手挂帅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专门办事机构(如智慧办);三是必须将智慧城市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给予充分的政策保障。只有这样表达出改革的决心,传递出政府建设好智慧城市的态度,才能真正打破固有部门利益格局,消除信息壁垒,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为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有特色
智慧城市中智慧是手段,城市才是核心。决不能为了智慧而智慧,而是应立足城市实际,用智慧去为城市服务。在顶层设计方面,一是要强化“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把城市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要素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做到“一城一策”,体现出城市独有的个性和特色;二是聚焦城市存在和潜在的问题,以 “问题导向”专注治理“城市病”,实现城市问题的可预知、可预防、可调控;三是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布局。
3.有运营
智慧城市一分建设,九分运营;建设是基础,运营是关键。在顶层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把运营的理念贯穿始终,使智慧城市成为一个有动力、有活动、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环系统。
1)理清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搞清楚哪些是政府必须做的,哪些是企业可以做的,哪些是市场竞争来调节的,政府可以释放哪些资源,企业可以运营哪些产业,社会资本可以投资哪些项目。
2)通过智慧城市的运营服务创造吸引人才与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产生持续的经济收入,用来支持自我运转,解决政府资金投入“无底洞”的问题;三是通过智慧城市运营,盘活政府资产与市场资源,把税收和就业留在地方,拉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丨结语丨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一个工程,而且是一个过程,因此需要我们建设者们在设计之初,就要要从全局以及长远考虑出发,因地制宜、一城一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把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滚动规划。
周一~周日:9:00-18:00